“这是唐朝的服饰……”
“按照三皇孙的说法,咱大明是形式上复古,但实际上求简。”
店内的伙计听到这话赶忙出来查看,当看到
“咱走了这么远,连王宫的影都没看见哩!”
“还是乖孙懂咱,哈哈哈!”
老朱连问都不用问,这种起名的活肯定不是自家那鳖孙干的,就算是他起的名,也想不出这么多门道。
老朱就像个刚发现新玩具的孩子,每一块石碑都要摸上几下,然后跟猜谜一样猜测其上的朝代。
“三皇孙殿下曾言,通过服饰的演变,即可看到王朝的兴衰。”
“复古是矫枉必须过正,求简是为了保持大明的进取之心,以免过早地陷入魏晋时期耽于享乐的风气……”
老朱听得心花怒放。
“甜水十文一碗!”
老朱刚想到这儿,看到边上滔滔不绝的杨新炉,脸上露出迷之微笑。
“离着还远呢,得绕过前边那处树林,再穿过一条索桥才能看到。”
“对了,咱的吴王行宫哪儿去了?”
两人又走了一段距离,看到一处花草园林,老朱饶有兴致地道。
今天破天荒地走了这么远,可把他给累坏了。
老朱跟着杨新炉又看了几个景点,突然开口问道。
“这是宋代的衣冠吧?”
“好吧!”
老朱看到这场景当场不乐意了,指着牌子痛斥道。
“陛下慧眼如炬,此处刻画的正是宋代衣冠。”
“诺!”
杨新炉赶忙解释道。
老朱听到这儿,急不可耐地询问道。
“秦汉服饰简单,讲究实用。因此有秦之一统,汉之独强。”
“不管是何等人,都有适合他们的位置。”
老朱闻言暗暗颔首道。
“晋之衣冠讲究舒适,宽博广袖,既不利于农耕,又不利于行军打仗,因此晋代最弱。”
“杨爱卿就不用替咱那逆孙找补了,还是先带咱领略一下此地的美景吧。”
“咱大明的呢!”
“陛下,此处名为晋代衣冠,其凉亭四周雕刻着历代衣冠图样,以方便后人领略自秦汉以来千年的变化。”
“陛下若是累了,可到前边稍作歇息。那里正好有茶楼酒肆,可供游人临时歇脚。”
“此地为何名?”
“这是秦代的……”
杨新炉指着前边的一片土丘道。
杨新炉领着老朱刚来到树林边上,就看到一个写着“茶”字的幌子在风中摇晃。
“啥茶水就敢卖三文钱一碗,街面上顶饱的馒头才一文钱一个,他一碗茶水竟然敢卖三文钱?”
老朱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走到一处石碑前欣赏。
“奸商!”
老朱还真有点走累了,他这几年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是坐车就是坐轿。
“回禀陛下,此地名为吴宫花草,既是公园内一景,也是证明此地乃吴王宫,又暗合古诗所言,可谓一举三得。”
杨新炉笑着指了指前方道。
老朱快步走上前,刚要进屋歇息,就看到门口挂着一个漆黑的木牌,上边写着两行白色的大字。
老朱闻言更高兴了,这就是帝王的用人之道啊,没想到他还没教呢,那逆孙竟然无师自通……
“杨师傅用心了!”
“茶水三文一碗!”
也不能说是无师自通,眼前这个江南大儒,不就正在为那逆孙游说咱这个皇帝,想让咱立那逆孙当皇太孙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