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完本小说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艺复兴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艺复兴

下苦难,无不有一种追求,那就期盼圣人出,而天下治。”

        “他们怒骂战国时的所有诸侯为率兽食人之辈。”

        朱祁钰明白胡濙的意思,大同世界是思想家们的龙旗大纛,他们扛着龙旗大纛,批判君主,针砭时事,这是一种朝廷的自我调节。

        诸多大同世界的理论,是一种神和舆论制约。

        在诸子百家的叙事之中,所描绘的圣主、圣王、盛世成了一面镜子,置于君主之旁,成为一种无形的理论制约。

        这种理论上的制约,和六科给事中行封驳事,制度上的制约,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这种自我调节,正在逐渐失效。

        朱祁钰摇:“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人避实就虚,空谈大同,而不行大同之法,高举大同,却为一家之私利狺狺狂吠,毫无德行可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苏平、苏正居然拿着为大明出生入死的夜不收获救消息,卖给了瓦剌的细,只为了区区三百两银子。

        苏平、苏正皆为儒生,他们也是在举着大同世界的龙旗大纛,对皇帝口诛笔伐,说皇帝穷兵黩武。

        他们真的关心百姓吗?不是,但是他们不过是为名,为利罢了。

        大明出了问题。

        胡濙说这里的时候,表情戚戚,他无奈的说:“天下并无圣人,陛下秉持公,群臣如九窍,各司其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劝谏是必然的。”

        “这种劝谏往往是失效的,比如稽戾王不顾英国公张辅、兵尚书邝埜等文臣武将的集反对,执意亲征。”

        “唉。”

        在场的众人,无不叹息。

        土木堡之变是鼎盛大明的一深深的疤痕,即便是它愈合了,但是他带来的历史教训却是影响深远。

        胡濙无奈的说:“君主凌驾万物之上,士大夫行劝谏之事,往往拿不准主意,所以都会送到礼,先把把关,这也是规矩之一。”

        “凤阳诗社坏了规矩,朝中禁谈南迁、议和,他们摇,制造风力,被陛下斩首,也是应当。”

        苏平和苏正是因为把消息卖给了瓦剌的细,才被送去的解刳院。

        朱祁钰十分郑重的点:“进谏、纳谏,本君圣臣贤之良事,现在却成了朝中党争的工,朕十分的痛心。”

        胡濙十分认同的说:“陛下,当初商鞅见秦孝公,秦孝公也不愿意采纳商鞅之法,就更法之事,甘龙、杜挚、公子虔与商鞅各持一说,数日之后,秦孝公才觉得商鞅之法更妥善。”

        “梁惠王和齐宣王并不喜欢孟子的仁政说,但他们还是不厌其烦地向孟子求教治国之术。”

        “进谏与纳谏,无论哪家哪派都在提倡,进谏和纳谏便成为了公认的至德,并以此作为衡量贤主忠臣。”

        “陛下,儒家走进死胡同了。”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打脸女配高攀上男主之后H 勾引闺蜜老公(高H) 窃欢(小秘书 H) 掌中香(糙汉h) 新娘(现言,父女,1v1,he) nai娘(现代gl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