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完本小说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才是好瓦剌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才是好瓦剌

朱祁钰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刚登基的时候的初衷,搭一个台子,将人才筛选出来,给他们舞台,让他们发光发热。

        而现在,朱祁钰手中的这份襄王送来的博tou条的题本,就是成果。

        朱瞻增前往贵阳之后,上过两次邸报tou条。

        第一次是利柄论,指出了大明朝廷不应该耻于言利,在供应侧改革上提出了juti的比例朝廷应该至少把控三成以上,才能实现调控物价。

        宝源局进行了大范围的投资,而且收获颇丰,并且每年的利run呈现了出一种指数增长的趋势,王复说皇帝与民争利,的确如此。

        第二次是关于是我、有我、无我的三种人生境界的定xing,而这种通透的理解,让朱祁钰感chu2颇深

        每一个无我之人,在朱祁钰这里几乎都有名号,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坚定,目标明确,不忘初心。

        朱祁钰拿起了笔,朱批之后交给了兴安说dao:“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

        朱瞻增的奏疏名为论公德,讨论的内容为公德。

        在中原王朝的历代dao德约束中,最多的就是关于私德的约束。

        比如lun理dao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

        比如个人dao德修养:修shen、齐家、治国、平天下。

        lun理dao德和个人dao德修养,都是私德的范围,但是纵观整个中原王朝进程,很少有人提笔论公德之事。

        人是善群的动物,基于此,朱瞻堪衍生出了关于公德第一条定义:公德利群。

        人是群而居之,個ti组成hu,无数个hu组成了各种的群ti,群ti群之则为国,因此公德对于群ti、对于国家、对于所有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德的xing质是利于群ti,将群ti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在讨论了公德xing质之后,就不得不讨论公德与私德之间的关系。

        在朱瞻堪看来,公德和私德之间,并不是矛盾和对立关系,公德和私德是对立统一的dao德问题。

        私德是公德基础,没有私德无法讨论公德;

        而公德是私德的延续和发展,是对私德的进一步阐述和表达;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而讨论公私关系,必然引申到一个比较min感的问题,那就是个人与朝廷的关系,在这个关系的讨论中,朱瞻堪非常谨慎,多数借鉴了关于于谦的天下为公的国家之制理念。

        在公德的诞生、定义、xing质、公德与私德关系、个人与朝廷关系之后,朱瞻增在论公德最后一段讨论了权利和义务。

        一个人,生活在群ti、国家之中,享有整个社会赋予个人的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社会所赋予义务。

        比如在瓦剌南下之时,山西行都司、宣府、京畿、福建等地缙绅南逃之后,陛下让缙绅不得返乡,返乡者斩的禁令。

        缙绅平时享有司法、徭役、赋税上享有特权,法司不得擅捕,深受皇恩,享受了大明社会赋予的权利,在面对瓦剌南下的时候,却不肯履行守土牧民的责任,这就是没有公德

        最后,朱瞻增描述了他的理想国,他的大同世界,公私分明,各司其职、明确权利与义务的世界

        朱瞻增从朝阳门入京之前,收到了大明皇帝的圣旨的同时,也收到了大明皇帝一大堆恩赏之物,表达亲亲之谊。

        而朱瞻增从朝阳门入,就把皇帝的恩赏全bu捐给了养济院,以资助无法过冬的大明百姓、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畸零hu。

        为了表达亲亲之谊,这次朱祁钰的封赏格外的恩厚,朱瞻增的这次捐助养济院的行为,再次坐实了朱瞻增至德的美名。

        朱祁钰在泰安gong等着朱瞻堪的拜见,听闻朱瞻塘捐赠御赐之物,就有点莫名其妙,朱瞻增什么时候有了乐善好施的习惯?

        “臣拜见陛下,陛下千岁永固,圣ti躬安。”朱瞻增从灯市口下车驾,昂首tingxiong的步行至泰安gong前,在泰安殿见到了陛下,三拜五叩行大礼。

        “皇叔请起,赐座。”朱祁钰打量着自己的这位胖皇叔,相比上一次见到,这一次的朱瞻塘满脸的疲惫,即便是在驿馆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打脸女配高攀上男主之后H 勾引闺蜜老公(高H) 窃欢(小秘书 H) 掌中香(糙汉h) 新娘(现言,父女,1v1,he) nai娘(现代gl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