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颇有横渠四句的韵味。
╭(╯3╰)╮
身着蓝衫,头戴方正巾帽,脊背笔直,正襟危坐,已初见文人的气度与风华。
秦家大郎,便是她要寻的人。
为官,便要正直。
「此心志,可会移?」
读书,自然是要为官的,这是天下绝大多数文人的夙愿。
荪歌挑眉,倒是诚实「为何想入仕?」
轻叩门扉,门应声而开。
换句话说,阿娘绕行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江宁。
「但我想科举入仕。」少年郎微微蹙眉,后退一步,耐着性子答道。
「夫子曾言,读书可识天地之大,晓古今之变,通处事之理。」
回到租赁的院落,李清照正在灯火的掩映下,绘着江宁的盛景。
安离不失眠
荪歌点头微笑示意,踏过青石板,站在李子树边,隔着木杆支起的窗户,远远的看着私塾中正被夫子提问的小少年。
?s i mi sh u w u .com
有画,有文,有诗词,也许假以时日,照姐儿也能著一步翔实有趣的游记。
奇怪的问题!
随着日暮的降临,空气中的燥热散去些许,不再那般炎热。
不止江宁,沿路走来的所有,尽在照姐儿的笔下。
前提是,得行走,而非居于一城之地。
少年郎看了荪歌一眼,匆匆离去。
荪歌叹了口气,顺着读书声不断朝着巷子深处走
砥砺求学,哪怕来日位极人臣,也能不忘初心。
截然相反的道路。
少年郎沉默,良久「不会。」
少年郎边走路,边摇头。
长巷虽深,却不寂寥阴森,反而自带一股生气。
这一路,看似随心而行,实则目的明确。
「愿你谨记今日所言。」荪歌侧身,让开了道。
奇怪的妇人!
面对赞赏,少年郎依旧谦逊有礼。
年迈的夫子摸着胡子,赞赏有加。
想来是这私塾之中,无数稚子少年那颗尚且未曾被世俗名利现实沾染的热血让这深巷生机盎然。
可恨,也可惜。
是他个人之幸,也是大宋之幸事。
「忠君报国在先,光宗耀祖在后。」
荪歌拦着少年郎,蓦地开口。
「为何读书?」
似书中那般成为大儒,归隐山林,非他所愿。
李清照放下毛笔,朱唇轻启,皓齿在烛火下依旧亮白。
「阿娘,心愿可了?」
去。
少年郎说的简单朴实,既坦白,又不失赤诚。
年纪小小的少年郎,神情郑重肃穆,沉思过后,斩钉截铁道。
荪歌沿路买了些李清照李迒姐弟喜欢的小吃零嘴,当然也没落下她自己。
「天地之心,以万物之心为心。」
咳咳,苦谁不能苦自己。
荪歌带着不解,离开院落,站在私塾的大门外,静待授课结束。
「秦家大郎,甚好,甚好。」
毋庸置疑的答案,毫无询问的必要。
她由衷的希望,这位尚且年少的少年郎,能记得今日这番话。
荪歌讶然,心中疑惑更盛。
「想光大门庭,想读书有所果,想忠君报国,想惩恶扬善为民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