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完本小说 > 万历佑明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谋在将来

第一百一十七章 谋在将来

        毕竟那可能是未来成为总兵参将的种子。

        枫渡清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

        “但目前看来,西南、西北、东北皆只是耗国帑,且还需要再待时机,唯对倭算是眼下最易开展的兵事,如若陛下真欲兴兵的话。”

        叶梦熊也拱手作揖:“下官亦无异议。”

倭国的走私商贾,据他们而言,从定海开洋去萨摩州,顺风的话,七日可达。”..

si  m  i  s  h  u  wu.  c  o  m

        方逢时说后就道:“所以,吾以为枢密院当以兴兵讨倭为眼下最当先兴之兵事,而奏于陛下知道,不知诸公认为如何?”

        方逢时作为历任多年边臣的老臣,也理解俞大猷的担忧。

        方逢时这时又问道。

        方逢时看向了眉发皆白的俞大猷:“将来若真要在倭国本土用兵,陆战自然离不了戚侯,而水战则离不了公;当年寇来犯时,需戚俞双璧退之,如今寇去而问寇之罪,也当由二公问之;如封狼居胥事,而封石见银山,方是全其功,只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为亲历战阵的百战老将,他明显比金学曾这些文官,在对待战争的启动上,反而更慎重一些。

        “且若真的成功,将来或许至少能保证给朝廷增加百万两以上的官利!”

        “作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非只是权衡利弊。”

        方逢时听后倒吸一口凉气,喃喃念了四个字:“石见银山。”

        金学曾回道:“这个具体多少,下官倒也不清楚,但是据下官所知,光是倭国石见银山就岁产白银百万两。遑论,倭寇各藩有不少粮食在岁入十万石以上的。”

        金学曾拱手:“下官无异议。”

        金学曾说完后,方逢时点了点首,看向俞大猷道:“如此说来,如今还真是征倭之良机。”

        所以,方逢时只说道:“我们只是向陛下提供枢密院议定未来几年的戎政方略,而具体是否要这样做,还得请圣裁。”

        因为人终究不是银子,尤其是大明帝国的百战精锐,也不是真的如钦定的抚恤条例一样,就只值三十两银子。

        江一麟也拱手道:“只能如此。公说的对,枢密院只是给陛下提供方略,至于决策如何,只能看圣意。”

        俞大猷听后道:“吾戒酒便是!”

        “可见,真要派兵去倭国作战,也不必担心太费时日。且如今闽浙一带去倭国之走私明船甚多,派锦衣卫先去渗透打探,摸清海情,为将来跨海讨倭做准备,也不难。”

        “以子鲁之见,派兵去倭国,给朝廷预计能增加多少国帑?”

        “这无妨,现在倭国诸多强藩内战,完全可以先派人去联络一方,让一方即将被灭之藩以愿认我大明为宗主国之由,请我王师去讨逆,如此就算不上是征倭。”

        接着,方逢时就道:“这么说,只要派兵不在十万以上,就两三万水陆大军,乃至一开始只派数千百战精兵去,一旦成功,其利明显是甚为可观的!”

        金学曾这时回了一句道。

        叶梦熊跟着点头,且道:“还可以以剿贼为由用兵于倭国。谁也不清楚,王直之残余有没有在倭国兴风作浪,而欲再图我东南乃至整个社稷?只要不是灭倭,也就说不上是征倭。”

        这时,江一麟言道。

        ….俞大猷这时说了起来。

        “但太祖曾有祖训,言倭国乃不征之国。”

        “虽然我大明如今能战倭寇之精锐不少,但西南、西北、乃至东北都得有强兵驻守,一旦真要抽调数千精锐渡海,而若因天时不战而全军覆没,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几千百战精锐,很可能影响的会是整个国运。”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极品美女老婆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暴君当道:满朝奸臣扛不住了 大魏锦衣千岁 盛京小仵作 大秦:我靠读书入圣,开局召唤大雪龙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