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读懂了杨涟的意思,番薯政策确实惠利百姓,但问题是,这个惠利能不能落到百姓手上?
朝廷下发的想法是好的,可地方的官员就不会和士绅豪强同流合污,将番薯田的名额全部给士绅豪强吗?
他询问陆文昭,而陆文昭闻言则是顿了顿,随后小心翼翼作揖道:
“下面的官员,确实有将番薯田的名额作为礼物,送给了豪强士绅,不过依旧留给了百姓不少的数量……”
“不少是多少?”朱由检皱眉,而陆文昭也支吾了起来,过了半响他才道:
“大约、三分之一……”
“何地爆发此类事情最多?”朱由检闻言,心中感激杨涟提醒的同时,也生出一丝无奈。
“大多是闽浙、江西、南直隶、山东等地……”陆文昭作揖回答道;
“江南商人大肆在各省圈地,随后隐晦收买官员,将番薯田的名额拿到了手中,雇佣佃户耕种。”
“殿下……番薯和马铃薯的收购价变高了,商贾逐利而走,这并不奇怪。”
朱由检看着陆文昭,冷声道:
“我知道不奇怪,但这种贿赂官员的行为,你认为妥当吗?另外政策是为了给百姓牟利才下发的,眼下好处都被商贾占了,百姓落得什么好处了?”
“百姓确实没有落得什么好处,可殿下……”站在一旁一直没开口的王承恩也道:
“土地被士绅商贾集中种植番薯,再售卖给皇庄,这中间减少了许多运费。”
“承恩、孤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运费,孤的目的是惠利百姓,其次才是朝廷!”朱由检有些气了。
或许在陆文昭和王承恩看来,减少运费能买更多番薯,救更多的灾民,可问题帐不是这么算的。
朝廷要救民,但也要惠民。
眼下政策的红利全被士绅商贾吃了,那百姓虽然看上去只是少赚了一笔银子,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是对经济的破坏。
财富集中而不流通,这对于朝野上下的经济没有好处。
晚明不仅仅是天灾,还有一笔经济的帐。
眼下大明国营盐酒茶,这些东西价格上涨,而百姓在面对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没有落的好处,那么就等于是社会通货膨胀了,百姓手里的钱贬值了。
朱由检这次下发番薯田的政策,就是要从这方面来扶持农民,但结果却被士绅截胡了。
“还真是无孔不入啊……”
看着自己本该发给百姓的银子落到了士绅和贪官胥吏手中,朱由检攥紧了手中的朱笔,最后开口道:
“三娘子桉可以再添一批人了!”
说罢、朱由检低头拿起了洪承畴的奏疏翻阅,而陆文昭和王承恩则是对视一眼,尽是无奈。
自家殿下,似乎和士绅豪强有说不尽的仇怨,没有消停的一刻。
二人会这么想,是眼界的问题,而朱由检很清楚,经济问题不解决,那么大明就是富国弱民疲民,最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政策下发如果没有成效,那不如不下发。
这样的政策下发,只会让百姓的负担变重。
“番薯田的政策,让毕自严好好做出调整,各地锦衣卫也给我严查!”
朱由检一边说,一边翻阅奏疏,同时看到了沐昌祚在七天前因病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