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忽然想起了心学里的这句话。
至善这件事,还是要从事物上出发。
没有物质基础谈
德,就是瞎扯淡,连文官都扯不出这种淡,因为他们也有生活。
朱祁钰打开了徐四七写的四火论。
徐四七识字,但是他的字并不好看,所以这本四火论,主要是翰林院、国子监,被
罚去劳动的进士、举人们写的。
事实上,国子监、翰林院的读书人,去石景厂
工,也是象征
的服苦役罢了。
石景厂们的工匠们,也不敢苛待他们,给读书人找点轻活儿,让他们干一干,多数是让他们在厂里
文书工作。
比如给工匠们上课、比如著书立传,总结工匠经验,写成书籍。
即便是这样,这些被罚了苦役的儒生们,也是怨声载
,说官厂让他们住了牛棚,吃了馊饭!是对读书人、对知识最大的不恭敬!
徐四七曾经专门为这件事申辩过,缇骑们悄悄走访调查过,通政司的七品参政议政朱祁钰,专门
穿常服,去看过,而且不止一次。
只不过是儒生矫
造作罢了。
读书人和知识,在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地位都很高,工匠们在他们眼里就是贱人。
在大明朝,成为秀才之后,就有见官不跪的特权,月给米六斗,这种社会地位,工匠苛刻的对待秀才举人?
工匠们领了劳动报酬,也是让孩子读书识字,考功名,这才是正途。
刘老七的四火论,总述了四种金属热
理的方式。
退火,随炉冷却,是不接
空气的冷却法,主要是转炉使用,而且不常用,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正火。
正火,就是空气冷却,是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冷却方法,正火钢材有一定的韧
,机械
能有所提高,比退火更加容易切削。
淬火,用水、油、
铅等物让钢材快速冷却,主要为了提高
度和耐磨
,常用于打造长短兵。
淬火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工匠们是什么都想试一试。
有工匠提议用五谷轮回的
淬火,然后整个车间弥漫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味
,那天整个车间都没人吃饭,那个味
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
刘老七第一次只拿到了
功牌,自然是有点不服气,他一直在潜心钻研,终于制备了一种簧钢。
这种簧钢可以大范围用于火铳的燧发装置之上,燧发火铳大规模列装成为可能。
簧钢的发明,正是跟热
理的第四种方式有关,回火。
回火,顾名思义,就是再加热工艺,目的是增加韧
。
铅
化后充当淬火
,钢料从铁炉之中拉出,在铅
中淬火,然后再将钢料加热到中等温,保温大约一个时辰,从炉子中取出来,再经过正火,也就是空气
理,得到簧钢。
回火的炉温很难控制,所以簧钢的产量并不是很多。
因为这种回火,温度很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回火脆
,只能回炉重锻了。